2022-03-31 企业风采
摘要:就在今天,公布了今年的TDC大奖获奖者名单,易宠科技品牌设计总监毛卯成为了重庆历史上第一个纽约TDC(NY TDC)获奖得主。
纽约字体指导俱乐部(Type Directors Club)是全世界第一个以字体设计为主的设计竞赛,也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竞赛之一,每年都会吸引全球数以万计的设计师、美术导演、多媒体专业人士、企业家参与,被称为设计界的“奥斯卡”。
这是毛卯继TOKYO TDC东京TDC获奖后,作品再次获得国际认可的奖项。高产、顶级,设计师毛卯好像没有创作结界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设计奇旅。
理智又感性的设计原则保持设计的“亢奋感”
对于毛卯来说,设计是一件兼顾理性和感性的事情。它除了需要解决商业问题去实现赚钱目的,更需要完成一种社会责任感。多年以来,毛卯一直致力于更新和传播城市文化和民族文化。在“亢奋设计”的驱动下,毛卯站在视觉者的角度,将对事物的感知加入设计当中,创作出了一个又一个极富感染力的作品。
作为重庆第一件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的作品《山城》,在全球很多国家的比赛中获得了奖项。毛卯通过设计将片段的信息具象的表达,把重庆最有名的几个地标通过山城这两个字表现出来,成为代表新山城新时代的视觉符号。
本次获得NY TDC大奖的作品《西兰卡普》,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做的创新项目,意欲用现代设计语言让传统文化更适合于商业化的市场发展需求,让其与现代人、年轻人的生活产生更多的关联性、联系性,让民族文化绽放新的生命力。
多年商业磨砺塑造独特见解的品牌美学
除了为城市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设计获奖,毛卯在商业品牌设计领域的成绩也不少。
8年前毛卯进入易宠科技,陆续设计出很多出圈的作品。其中为<它品>设计的视觉标志被华人设计领域权威专业品牌设计年鉴《BRAND创意呈现VIII》收录出版。他还设计了众多获得<国家之星设计奖·中国国家奖>、<德国国家奖>等奖项的高质量商业设计作品。
每一个成功的视觉设计背后,都会有很多思考和曲折的创作历程,在为<EPET易宠>设计视觉主标志的时候也是。
“易宠科技以前的形象已不能满足企业集团化、多元方向发展需求,于是我们开始在品牌形象的确定上发生激烈的“碰撞”:首先我们去掉了前面的“重庆”,让其更加符合公司全国性集团定位;其次,对主视觉符号P进行图形化处理,强化视觉设计传递国际化的企业形象;最后在色调的选择上,改为暖色调的“橘红色”,凸显企业热情温暖、开放信赖的形象感受。”
在他看来,“如何通过视觉传递价值”其实就是“设计为品牌做了什么”。
如今,大多数企业对品牌设计的理解还停留在产品包装这样的浅显层次上,不去思考品牌的核心价值如何凸显,一味地追求销量的提升。但事实上,促使消费者决定购买的,却是品牌价值所带来的品牌效应,就像人们日用品选“宝洁”、乳制品选“伊利”一样,认准的无非是它的价值印记。所以在购买行为发生之前,我们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去传递品牌的核心信息。
那么问题来了,什么样的手段才能算得上“有效”呢?碎片化信息时代,决定了我们不能长篇累牍地去娓娓道来,那么设计这种感性和理性兼具的语言优势就出来了,它既能一眼清晰地有效传递品牌信息给消费者,又能在长期地沁润中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联系,可以说是当今商业世界中威力最强大的沟通方式之一。
专业的设计能帮助品牌构建更加完善、成熟,更具标志性的视觉传达体系,为品牌描绘其独有的特征。同时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、诱惑、安抚人心,为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和购买的产品创造人性的接触点。
当然,这也对作为品牌视觉“操盘手”的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不能局限在设计软件的操作中,要跳脱出设计本身这一机械行动,去涉猎与品牌相关的内容,如品牌传播、广告营销等等。它们能辅助设计师构建完整而深刻的品牌认知体系,再通过娴熟的设计技巧打磨出作品,这样的作品才能更加具有与消费者对话的能力。
毛卯和他的团队目前正在为来自6个不同国家的宠物品牌提供视觉支撑,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视觉传达来反哺品牌,为品牌提供更多有效的价值传递,让其与消费者之间多一些美好的情感共鸣。
拒绝“休克”做一条活力满满的鲶鱼
“和优秀的人共事”,一直是毛卯的工作追求。“其实很多时候,我们的工作会陷入一种怪圈,舒适圈呆久了,会变得安于现状,但是这样的状态会让我们的工作环境变成一滩死水,从而失去对设计的亢奋和创意激情。”
被问到为什么加入易宠,毛卯坦言:最初只是机缘巧合,但在后面的工作中,渐渐被这个公司的文化和创始人风格所吸引。
毛卯分享了团队一位小伙伴应聘的往事:“这个小伙子是我面试的,我问他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我们的,他回答说:因为你们是2013年中国设计之星设计奖获得者,我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工作。”
这个回答让他印象深刻,也感悟到这就是榜样的力量。“所以我也开始学着去做一条‘鲶鱼’,希望能带动我的同行者。”
但成为榜样,需要首先完成自我进化。所以毛卯对作品的打磨,就不能就设计谈设计,而是基于对品牌理念、商业目标思考之后,超越设计思考更多与品牌价值相符的东西。这样的作品才能接受市场考验,成为品牌的心声。
拿奖拿到手软,是专业能力的被认可,但他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和作品影响一部分人。毕竟伙伴和同行者优秀起来,自己也会更优秀,企业也会越来越好的。
与毛卯的对谈中,“人如其品”是最直接的感受,他的谈话风格一如他的作品,简洁不乏深厚内涵。他坦率地展现着真我,用幽默真诚的语言分享自己的设计实践与品牌观察,这背后不仅有着他专业技能与经验的长期积累,还包含了对品牌意义探索后清晰的自我认知。
“尽心设计了不少品牌视觉后”仍然寻找设计的亢奋感,不让自己步入“舒适圈”,这与毛卯在多样的创作中不立身份、肩负社会传播责任的思维一脉相承。